电子商务与快递

2018-04-27




01

数据告诉我们,全中国在网上买比基尼最多的省份,是拥有中国最大沙漠和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区——新疆。在中国浙江,全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区总部。一块时时变动的大屏幕,显示着此刻每一单网络交易的流动。它们像一个个神经元,快速地捕捉着中国经济的神秘信号。

买衣服啦、化妆品啊、什么鸡蛋啊、牛奶啊、面包啊都从网上预订。其实除了房子不是在网上买的,其它的基本上都在网上买的吧。

为了一顿家宴,她要网上寻找一种家乡的食材——笋干。和晶品一样,全中国有2.84亿人选择在网上购物。香港2012年8月的平均日销售量是9.7亿元人民币。而在这一年的11月网购促销节中,淘宝商城达到这个数字只用了30分钟。

你想象一下,每天一个多亿的人冲进一个商场购物,这就是淘宝。每天一个多亿是什么概念呢?它比整个日本的人口都要多,它相当于五个北京,或者五个上海还要大。

时尚是晶品的工作,而生活中她用网购解释时尚。鲜艳、热烈的生活就是她的T型台。每天她都要见一群最熟悉的陌生人。

多年前,科幻小说里曾描述过这样的场景:按下按钮,想要的东西就自动出现。如今,这个场景似乎成为了现实。当人们按下鼠标,一个庞大的系统就开始运转。凌晨五点,在北京首都机场附近一家快递公司的分拣中心,500名分拣员正在工作。每天有超过20万件来自全国的包裹运到这里,高峰时期,他们要在一个小时内处理近2万件包裹。按区域分拣后,这些包裹将由500辆货车,每天4班往返,运到市区内的2000多个派送站。


02

六点,在北京五环外的平房区,张京生一家起床了。38岁的老张是快递员,每天早上他要送两个孩子去上学。再骑车40分钟到15公里以外的分站上班。

此时全中国70万名快递员已经上路了,他们奔波在电子商务马拉松的最后一公里。今天是北京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,最低气温零下15摄氏度,冬天是这个行业最火热的季节。卸货、分拣,打电话、派件、收件,每天老张和同事们重复着这样的工作,这个群体被称为“公里兵团”。

老张负责的聘区是一个邮票市场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物流行业的发展,邮票的邮政功能逐渐退化。过时的技术成为艺术,邮包外的点缀变成了邮包里的主角。这是老张干快递的第十二个年头,劳碌平淡的日子里,他尝出了沧海桑田的味道。

那时候一天接单,大概是在一天五票,取个两票、三票的。过去都是骑自行车,海淀区的东边一半和沙河,昌平、朝阳区也有,西城区也有。四五个人,一人一片。当初五个人包揽的海淀区,现在分布着这家公司的30多个店铺,700多名快递员。这是我的工牌,这个我过去排名在海淀区是004。这个工牌吧,我现在是865号。

在电子商务的催化下,民营快递企业在中国爆炸式成长。2011年中国快递市场世界第三,达700亿元人民币。其中70%的业务量来自电子商务。2012年双十一促销节,单日产生的快递订单量接近八千万单,每一个包裹都经过无数双手的接力。

晚上八点,老张收完了今天的最后一批包裹。他平均每天收派300单货,两年没有回老家过年。很多快递员仍然在路上。


03

这里是被叫做中国第一淘宝村的“青岩刘村”。这里经营着大约2000家网店,淘宝网上交易超过50万笔的金冠店铺,近1/10都在这里。2011年村庄产值20个亿。原住人口只有一千多人的青岩刘村,利用义乌全球小商品市场的丰富货源和运输优势,吸引了七、八千网商和服务商入驻。

杨甫刚,曾经的淘宝村网商,现在拥有6家店铺、300平方米的厂房、几十名员工,年营业额达到5000万人民币。他经营的两家网货批发超市,每天要发出上千件针织衫和打底裤。

三年前,23岁的杨甫刚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学生老板。他优秀毕业生的身份,毕业于义务工商学院。这所高职院校的名气超过了很多大学,全校八千名学生当中,最多时有1/4的人都在从事电子商务,超过15%的应届生以老板的身份毕业。在这里,任何为创业牺牲的教学都是允许的。一半的教室变成了网货仓库,每张课桌都配有网线。学生课上、课下都可以接单、发货。所有学生都在复制杨甫刚成功的经验。他正是促成这一潮流的关键人物。

今天是新生开学的日子,回到曾经熟悉的校园,杨甫刚想起了当年的那个失败者。家境贫寒的杨甫刚从小到大,都是坐在全班最后一排的差生,复读了两年才勉强入学。穷怕了的他,摆过地摊、收过矿泉水瓶,后来这个自称电脑白痴的人泡在图书馆三天三夜,用他特殊的打字方式开启了第一家网店。

卖的第一单是充气凳吧,十四块五。然后我们当时只赚五毛钱吧。为了省钱,他骑自行车到小商品市场进货。来回50分钟,一骑就是一个夏天。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骑着三轮车,因为货有点多,满头大汗的。刚好遇到放学,很多同学去外面吃饭,我刚好是跟一个捡破烂的人并行在骑。因为有点上坡,他们就喊加油机油。就像我们两个在比赛一样,就是加油机油。

杨甫刚似乎已经找到了他的方向,网店在一年间销售过千万。电子商务在学生们之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,也吸引了校长贾少华的注意。我不懂电子商务,我也不懂计算机。后来有一个老师跟我说,这个东西啊就是企业在上面摆摊了,在网上摆摊。那我说好啊,义乌人不就是摆摊发展起来的吗?我当时就认定一点,当习惯于网上购物的这一代人成为未来社会消费主体的时候,购物方式变了,商品的销售方式变了。我就那么个认识,我也不知道比尔·盖茨讲过这个话。他说要么电子商务,要么无商可务。

随着网商的聚集,一条电子商务产业链在整个义乌市自发形成。现在,全市共有上百家快递公司,网店摄影师上千人。以电子商务为基因的商业生态逐渐成型。

去年底,全义乌大中小电子商务商家有七万家,跟义乌小商品市场摊位数刚好达到1:1.所以我们的学生,现在在义乌这个电子商务的汪洋大海当中,我们只是小小的一朵浪花。



  

   



中国微镜头  China Focus
长按,识别二维码,加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