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市裸婚族

2018-04-27




01

每年的秋天,都会是收获爱情的季节。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收入条件,决定了新人们不一样的收获方式。人们能在大街上看到的,是传统的结婚方式:婚纱、车队、喜酒和亲朋好友的祝福。孙文文在今年4月,结束了长达六年的爱情长跑,和男友领了结婚证。但她并不打算在北京用传统的方式步入婚姻殿堂,她选择的是裸婚。

不打算在北京准备结婚仪式,可能会回老家。然后请家里的亲朋好友聚一聚,这样子,小办一下。在北京根本就没有考虑。

为什么啊?

回家里,接受亲人的祝福,我就挺满足的了。北京的话,也可能是,现在只是这么想,就是说,回家举办完婚礼,然后回到北京以后再请比较玩到一块的朋友,然后聚一下,就不会再举行典礼了。只是大家聚在一块吃个饭,就这样。

你看,你这种状况被别人叫做裸婚,那你怎么去看待别人给你们的这个称呼?

其实,我都不知道我自己。就现在,裸婚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话语啊,就是说,我就感觉自己莫名其妙地就加入到这个裸婚了。其实,我觉得裸婚是两个人的事情。然后,哎,怎么说呢,就是,还是那句话,我觉得两个人在一块,然后自己感觉幸福甜蜜就可以了。

   没有房子,没有汽车,没有婚礼,没有蜜月旅行,没有结婚钻戒,双方只是领取结婚证就算完成结婚。这种结婚方式在今天被称为裸婚。裸婚一方面被人们看成是当代年轻人克服社会环境压力的一种抗争,也被看成是一种从无到有、携手并进并继而获得最终幸福的浪漫。而究竟是无奈的抗争还是幸福的浪漫,能够真正体会到其间酸甜苦辣的,只有那些身在其间的人。


02


这个女孩子要进入婚姻呐,是需要一系列的心理上,还有物质上的保障的。这些不仅仅你关心,可能你妈妈也关心。这个事你们是怎么处理的?

房子的问题是我们,因为每次回我老家,我们家里人也会问:你房子准备在哪买啊?在北京还是什么呀。我说房子会买,但是干吗非要在北京买呢?

你这个说法能不能说服你的家人?

我觉得我家里人,他们好像不太说:一定要在北京有个房子,你才要结婚什么的。我觉得他们都是说,我自己过得舒服就行。我自己认为就是说,我在北京不一定非要有房子,跟我老公在一块租房也行。

租房有一种稳定感吗,心理上?

我现在没感觉有什么不稳定。不知道为什么,我觉得挺踏实的。其实,不是我们不想买房,说白了就是在北京房价太高了,买不起。

你们两个决定结婚的时候,对未来有把握吗?

想得比较少,没想到往后。有些比较好的姐们儿,她们就会一针见血地跟我说,你老公现在有什么你就跟他结婚?你们现在有资本结婚吗?会这么说我。

可能你会反驳,本能地会反驳。

我会反驳,有时候还会打肿脸充胖子。回去我会跟我老公念叨。其实,我这边不太会跟我老公聊太多,我也怕他压力大,然后他也怕我想得太多。有时候就跟朋友聊,她们也会反过来安慰我,你老公那么努力,可能将来什么都会有的,就这样跟我说。

在房价高企的大城市,对与孙文文同龄的人而言,仅凭两个人的经济实力,买不起房子很正常,买得起房子的倒是少数。于是,在没有房子和其他物质准备的前提下坚守爱情,以及过程中,面对社会价值标准所需要付出的代价,往往是最初决定裸婚的时候很难事先预料到的。

03

卢斌今年27岁,他在结婚的时候并没有定义自己是不是属于裸婚。在他看来,幸福是两个人的事情,不应该由钱的数量来决定。

你们夫妻两个现在都在北京工作?

对,在同一个单位。

那你们两个在结婚的时候,有没有充分的物质准备?

没有。

房是住的什么房?

现在住的单位的宿舍。

宿舍是什么概念?就是男生跟男生住一块,女生跟女生住一块?

对,完了以后呢,到最后的话,因为我们结婚了嘛,就是说,结婚完以后,单位就考虑到说,现在给你们两个暂时先给一间。就说是我们到单位里面就给了一间相当于夫妻房那样。

就是一个小屋子。有卫生间吗?有厨房吗?

没有,就放两张床。因为我们当时公司分的嘛,两个人一个宿舍嘛,就两张床一并。就是两张床、一个电视、一个衣柜就行了。

就这么地娶媳妇了。

卢斌的裸婚在同龄人中算是很彻底的。结婚以前,在卢斌看来,真正的孝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,通过自己的勤劳孝敬父母,打拼未来。小两口虽然没有丰厚的物质条件,但仍然在努力工作,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着。但是很快,他就做出了买房的决定。亲朋好友也开始凑钱为他付首付。

    没结婚之前呢,那就说是,我们两个的话就说是紧紧巴巴的也可以。现在的话就有点困难了,今年不是刚有孩子了嘛,就有点很紧张的那种感觉了。

可是你们一旦要是投资买了房的话,那高额的这个贷款,不就是把你们俩都给套住了

    现在的话那也没办法,那社会就这样。

    那这一套房下来多少钱?

    有35万。

    多大面积?

50平米,就把首付给人家付了,以后的话慢慢再给人家还呗。因为的话,以后我们两个人再努力努力,涨点工资。

    你估计有多长时间?你得以房子为中心在进行。

    我估计的话,把这些贷款都还完的话,怎么也得十几年、二十年吧。

    那你就是说27岁今年,得到40岁。

    对,这就是按正常这么说的话,假如说是以后工作努力了,发展再好的话可能会快一点。

    那怎么也得三十岁。

    对,三十多岁、三十五岁这样。

    也就是最快35岁,正常40岁。

    差不多就是这样。

    那可是二十六、七岁到三十五岁之间,最好的一段。

    那就是当房奴,给人家还贷款呗。

    那你人生的追求呢?

    现在的话,人生的追求啊什么的,我们都没想过。很现实的,房子买了,给人家把贷款还完了。

    那你不也就相应也进入中年了吗?那你这年轻,又年轻在哪了?

    这个的话,对这些年轻人来说的话,只要一买房就没有年轻了,都是这样。

 

当裸婚的浪漫结束的时候,卢斌可以年少轻狂的幸福时光也就随之结束了。从签订购房贷款协议那天起,每个月卢斌都需要把自己的青春和想象力交给银行。和卢斌一样,几乎所有裸婚的年轻人一旦选择买房,就意味着20年以上的还贷周期和来自家庭生活的各种压力。开始一点一点地磨平裸婚最初的浪漫。养房和养家的负担,也就开始让年轻人的冒险精神慢慢远离他们的生活。原本属于中年人性格当中的沉稳和规矩,在潜移默化中置换着年轻人气质当中的激情和冲动。

如果在成长期,在发展期的年轻人,都是像中年人一样,都是去急于找到自己的这种生活的安稳、安定的话,那对整体这个社会来说,产生的影响是什么?

好多现在的年轻人,实际上就是说他,已经很现实了。在这个年龄本来是应该有更多幻想、梦想,就是说最起码去尝试的时候,但是他们已经很现实了。所以这个就成为一种整个的社会,好像就认可的这样一个东西。比如说,我们现在说裸婚的这个事情,就个人奋斗的这样一个价值,还存在不存在?实际上买房现在要一大笔钱,但就是说,你为什么很多家庭没有选择,比如说让这个孩子去创业呢?大家的这种社会的共识好像,没有在这个上面。你比如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整个经济发展,是靠那些小企业,特别是那种类似我们说的个体户这样的小的企业推动的。但是现在我们整个这个环境,大家没有说,我有钱把它拿出来,支持他们去创业。尽管他可能工作并不是很好,但是他先给他买了房子。社会这种评价标准是偏颇的。


中国微镜头  China Focus
长按,识别二维码,加关注